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专注区域 即将复活的落地配

2020-12-02 08:55:15

  “落地配”已经在快递物流的这个江湖里匿声好久了。当然,还没有完全匿迹,还有“丹鸟”。丹鸟是当年落地配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由菜鸟并购了多家落地配公司所推出的品牌。寄希望于继承落地配的服务模式,专注于区域、本地化的配送服务。

  这既是落地配企业最好的归宿,也是落地配模式最大的悲哀,因为独木难成林,难进行模式的发展创新。

专注区域 即将复活的落地配

“落地配”的起源和发展

  曾经,“落地配”在电商快递物流江湖里不容小觑的力量。“落地配”作为最早期、最基础、也是最灵活的物流服务方式从90年代初随着电视购物的兴起就在酝酿。当年因为电视的普及兴起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电视购物(“网红直播购物”的前身)。

  1992年珠江电视台率先推出电视直销节目,1995年北京电视台BTV电视购物开播标志着电视购物开始在国内风起。而早期电视购物的商品交付就一直是个难题,同时还有货款的问题。遇到同样难题的还有1996年在上海兴起的邮购业务。

  而在1999年电商开始发展起来之后,也是遇到同样的困境:没有线上支付、信用卡也不发达,物流也还很落后。这就特别需要有一种与这些商业模式进行配套的物流服务模式:面向一省,尤其是省会城市,能代收货款,能承担部分的营销以及退换货职能。

  而在1999年9月份举办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中,测试者与其它参与体验者对于当时的8848就提出了严峻的物流交付考验。因此在2000年2月份第一家为电商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诞生了:阳光网达。采用的就是落地配的业务模式。围绕着电商企业的城市仓库、进行面向城市的单向物流配送,并承担营销、代收货款和退换货的职责。

  “落地配”这种新的物流形式在2000年就正式开始了它的成长历程。当然早期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对这种物流形式进行定义和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落地配”的操作模式。在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电商仓,然后在城市里面建立配送服务站,完成城市的“仓配一体化”,配送站的配送员在早期也承担代收货款,上门服务等职责。

  因为京东整个体系是自建的,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业务需要进行资金投入和补贴,因此建立起了的自己特有的服务质量和口碑。

  而其它同时代的电商,当当、凡客、一号店、亚马逊等就都需要采用商业合作的方式与各地的落地配企业进行商业谈判。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即使甲方电商公司投钱把服务体系烧起来了,也不是电商公司。

  所以就有电商企业也进行了自建物流,当时的电商巨头凡客诚品(Vancl)在2008年也全资自建自己的物流公司—如风达,采用的也是落地配模式。但是在没有大资本做持续的重投入时,这就是一个巨坑,难填!

“落地配”的大发展

  因为京东的物流体系帮助京东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是很好的资本加分项。而与之相竞争的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在看到与自己服务配套的通达系物流只是解决“有”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提升服务质量。

  所以在2011年1月19号,马云宣布了淘宝的“千亿大物流计划”,计划大手笔的建仓,然后通过社会化物流平台去驱动各地的当地配送资源来满足和提升对淘宝客户的物流需求服务。其实就是通过淘宝的“订单“和阿里的信息体系,再加上城市周边的“实体仓“来控制整个物流服务体系。

  这种战略模式其实就是希望通过面向城市的大型仓储资源,然后加上面向城市的落地配来与京东物流进行服务竞争。于是整个社会的解读就成了:淘宝的业务战略将会推动城市的落地配服务企业风生水起。

  因为有“金主爸爸”,有订单和需求。那么资本只需要推动各地兴建配送的服务能力即可。于是2011年落地配大爆发了。众多的落地配企业在当时成立和脱颖而出,并从资本那儿拿了不少的钱,因为资本似乎看到了增值溢价和退出的通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落地配”的衰落

  落地配大爆发所持续的时间并不太长,那是因为:

  支付宝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对支付问题的解决去掉了落地配存在的最大的理由,因为代收货款不再成为必须。我们要知道落地配的英文简写是COD( Cash on Delivery)。因为需要做货到付款,所以必须由一个强组织结构的企业来完成这个环节,而加盟模式的通达物流公司在当时是无法承担的,他们所涉及的代收货款环节太长,结算会是一个难题。

  电商的交易模式以及信任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落地配的另外一个需求存在就在于退换货的需求存在,而当随着电商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对商品的接受和宽容变高以后,退换货就开始变得简单和易于操作。而随着每年双十一的活动展开,“效率”就变成了头等大事!

  淘宝的业务其实更需要标准化的覆盖全国的网络物流体系。淘宝的业务从一开始就是面对全国的,无论是淘宝上面的商家,还是淘宝消费者。都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虽然商家也有自己聚集的区域。

  但是从淘宝来看,就是分布于全国各地。无法把各个小商家成千上万种商品聚合到全国30个省会城市的各个仓库里。必须是一点发全国,这就决定了淘宝“千亿大物流计划”的折戟沉沙,也决定了落地配无法借力阿里“大物流计划”的东风,2011年的双十一得到了验证和证明。

  所以,随着与电商配套的相关体系的成熟。电商最终需要的依然是全国组网的物流体系。京东最终将各个省和大区的物流体系整合而成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结构就是最好的案例证明。并最终在这个体系上不断的提升效率和服务。因此,这依然是一个规模的游戏!而落地配,随着业务量和规模量越来越小时,其服务自然也是力不从心,走向并购或是衰退消失就是必然了。

“落地配”的复活

  我们推断落地配即将复活并不是因为传统电商对于落地配有了什么新的需求,而是新的业务对“落地配”将有需求。当然,我们首先可能会想到:电视购物的互联网进阶版“网红带货直播”可能会需要“落地配”。

  其实此一时、彼一时。虽然网红带货也存在大量退换货需求,但是因为现在已经解决了支付问题,而且现在的网红直播带货也都是“一点发全国”,所以他们更多也还是使用标准化的“通达”快递物流为主。况且普货件的退货对于“通达快递”也已经是标准化操作了。

  真正需要使用落地配模式的是社区生鲜物流和冷链宅配。当前如火如荼的社区生鲜团购电商,使用的其实就是落地配的物流模式。干线到仓,城市仓里做分拣与包装,然后支线配送到站点或社区,这是标准的落地模式。

  只不过当前,各个生鲜电商都在琢磨着如何自建生鲜宅配物流体系。因为这儿有快递物流最后的“蓝海”,也是最硬的“一块骨头”——冷链宅配物流。

  冷链宅配物流更需要使用落地配的业务模式。因为冷链宅配对服务的要求比普货快件要多的多。配送方与收货方的时间配合,签收就不能像普货件那样随意而为,拒收件和退换件的逆向全程冷链同样也是挑战,等等。所有的诸如这些额外的要求,全网快递模式是无法解决的,它们只是通过泡沫箱和冷媒做“伪冷链”模式,其价值仅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但是想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要通过落地配模式来建立起全程冷链体系。城市周边建设了冷链配送仓,城市里建设冷链服务站点,支线冷链车配送到站点,然后保温车配送到小区的模式。

  当然了,这些冷链的硬件资源是否一定都需要一个企业自建完成?其实是未必的,社会资源原本就是可以开放共享的,只是要做好公平的利益分配规则就好。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生鲜、冷链宅配需求将会再次唤起“落地配模式”!但是其搭建的基础和技术模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物流指闻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