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中通快递的20年 顺势而为踩中了时代的节拍

2022-05-10 09:08:16

  虽然囿于疫情,但中通全网依然举行了一系列线上庆祝活动。与其说是庆祝,更像是对中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次集体追忆与展望。令人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是四集连播的纪录片。这部总时长近68分钟的纪录片,透过多重视角,全面、真实和客观再现了中通的创业历程,其中很多人和事更是首次公开披露,看点颇多。

  这两年,我们都在讲“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的企业,所谓成功,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无一不是踩中了时代的节拍,顺势而为。

中通快递的20年  顺势而为踩中了时代的节拍

  中通当然也不例外。

  问题来了:踩中时代节拍的中通,仅仅是靠“好运”吗?在“时代的节拍”出现之前,中通都做了什么?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常说,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比机遇更重要的,是抓住机遇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通抓机遇的能力,是怎样一步步炼成的。

中通快递的20年  顺势而为踩中了时代的节拍

 “跨界者”

  桐庐系几大快递中,中通起步最晚,于2002年正式成立和运行。彼时,在最早成立的申通以及之后成立的韵达和圆通面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弟”。中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中通背后的人却在桐庐快递圈引起不小的震动,纷纷传言:两个做木材生意的老板,拿了2000万来干快递。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其实只有50万块钱。从中通起步这个“小插曲”上,老鬼看到了三个要点:

  1.中通创立之时,是有一定的资本基础的,虽然不多,但亦非“一穷二白”;

  2.赖梅松与其合伙人在进军快递之前,是有创业经验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跨界”;

  3.敢于走出“舒适圈”,从木材生意跨行到快递,而且还是全情投入,说明当时的赖梅松非常看好快递,这背后应该也是做足了功课。

  “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就是赖梅松做出“跨界”决定的时代背景:经过10多年的摸索和积淀,改革开放全面进入“奔跑模式”,时间和效率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南顺丰、北宅急送、东申通”的快递格局初步成型,市场对“快递”的需求不但得到了充分验证,且呈扩大之势。

  从木材生意跳到快递江湖,这是赖梅松和中通踩中的第一个时代节拍。

  “好时期”的另一层指向是,作为后来者,中通可以“摸着前辈过河”——在模式选择、组织搭建以及业务运行等方面,都有现成的范式供参考和借鉴。

  2002年3月,中通成立和运行两个月前,赖梅松见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向他请教怎么做快递。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有趣的“对话”:

  这个给赖梅松支招的“张老师”,全名张惠民,申通早期的网管经理。中通起步时的“3间办公室、5辆车、10个人”以及最早期的业务规划和网点布局思路,即以上海四区(卢湾、闸北、虹口和杨浦)联通浙江三城(杭州、绍兴、温州)和江苏四城(南京、苏州、无锡、昆山),应该就是源出于此。

  老鬼想说的是,中通起网前后的初创阶段,肯定不只一个“张老师”。因为“张老师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让中通少走了很多弯路。但那个时候的中通,只能盯着“老大哥们”的背影,追随追赶。

“三个规矩”

  纵然有一定的积累,但想要活下来,绝非易事。赖梅松形容那个阶段的状态是“夹缝中求生存”。

  所谓“夹缝”,一边是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商场如战场,场下称兄道弟,场上寸步不让;

  另一边是来自监管机构的整治压力,“黑快递”的日子并不好过。

  赖梅松说,那个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三个规矩:第一,不问别人借钱;第二,不能欠员工的钱;第三,不能欠供应商的钱。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这是中通系列纪录片里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在安德华看来,赖梅松这“三个规矩”对中通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尤其创业阶段,要精打细算,有多少米做多少饭,不盲目、不冒进。实际上,赖梅松同时还曾给自己和中通设置过一条“底线”,即前述在向张惠民取经快递时提到的,如果500万亏掉就不干了。

  这种居安思危、稳中求进的行事作风,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中通成长过程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

  二是信任的获取和建立。员工对中通的信任,合作伙伴对中通的信任,加盟商对中通的信任,以至后来投资机构对中通的信任,都是从“不欠钱”的规矩和承诺中一点点建立。

  这一点,对中通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有了信任的积累,信任机制和信任文化才得以建立。如果没有这种信任,中通后续在运营模式和组织升级等方面的一系列极具颠覆性的变革、创新就无从谈起和落地。

“天下先”

  身处夹缝中,为了生存下来,仅靠“摸着‘大哥们’过河”远远是不够的。中通成立的第三年,在江浙沪站稳脚跟后,35岁的赖梅松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开通跨省际网络班车。

  要知道,中通当时的体量在桐庐系的几家快递中是最小的,那点货量连车都装不满,还要跨省跑?对总部来讲,无疑会增加成本。赖梅松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筹划的,是网点——班车一跑,网点的成本会急剧下降,给网点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比较明显的。

  加盟制快递,众人拾材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想要开动更大的船,加速追赶同行,赖梅松将网点作为突破点,只有让网点赚到钱,总部和网络才更有竞争力。

  事实证明,2005年省际班车开通后,中通的网络迅速扩容,各地加盟商纷至沓来。现任中通冷链总裁、时任四川中通负责人孟峰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市场竞争优势真的都开始凸显出来了,网点的盈利水平也开始增加。

  在此之后,中通于2006年告别寒酸、简陋的旧址,迁至嘉定区曹安公路3818号,自此有了真正意义的总部。

  盛况之下,赖梅松却开始变得不安——“不平衡的问题”开始凸显。

  随着淘宝(2003年成立)、京东(2004年成立)等第一代购物网站的出现和成长,电商的发展已呈燎原之势,由此带来的电商包裹量逐日递增。电商、经济等相对发达的广东、江浙、北京等地成为快递主要“产粮区”,发件为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点被称为“外围区”,派件为主。

  问题的关键来了:当时全国所有民营快递,网点之间派件实行的是无偿派送,即派费互免。如此一来就成了全国大部分网点免费为产粮区的网点打工,产粮区网点吃肉,外围区的网点连汤都喝不到,只能闻味。

  2007年5月28日,中通成立五周年的网络大会上,赖梅松宣布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

  全网推行“有偿派费”,从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去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如果说“开通省际班车”是惠利全网网点,那推行“有偿派费”必然会触及到部分网点,尤其是大网点(加盟商)的利益。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注定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对加盟制的平台型网络来讲,尤其如此。只有让“有偿派费”的政策成功执行,才能保证发展的均衡。在赖梅松心里,如果不推有偿派费,中通永远不可能赶上申通、圆通、韵达。

  时至今日,“有偿派费”已经成为快递行业和各大企业的标配,在平衡网络发展、优化产品结构、保障员工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老鬼看来,这是中通踩中第二个时代节拍之前,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最为坚实的一步。因为在此之后,电商逐年爆发,直至2009年第一个双11的诞生,更是迎来全面井喷;与此同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也赋予了民营快递合法地位,“黑快递”时代一去不复返。

  乘着市场的暖风和政策的东风,夹缝中活下来的中通也大踏步进入“从追赶到超越”的新阶段。

“财散人聚”

  2015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一个文件——《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个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表示: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

  快递江湖的“资本潮”汹涌而来。

  该意见发布之后,几大快递闻风而动:申通打响“借壳”第一枪,顺丰、圆通、韵达紧随其后。此时的赖梅松也开始思考:正在快速成长的中通,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资本市场检验?

  答案已经书写——2016年10月27日,中通正式登陆华尔街纽交所,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快递。

  这是中通第三次踩中时代节拍。

  在老鬼看来,最晚启动上市的中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上市,与其在2012年做出的又一个关键动作密切相关。

  所谓“股份制改革”,核心就是推进网络(中转)直营化,而这必然会触及到各大区加盟商的切身利益,阻力与风险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全网都有可能崩盘。

  赖梅松怎么做的?第一,不要让加盟商吃亏,创始人可以亏;第二,率先把自己持有的20%管理股让出来,与加盟商的股份进行合并/置换。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通的股份制改革,以省公司直营的模式展开,首先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回省公司转直营;其次总部再给一部分股份,让省公司老板成为中通股东和职业经理人。

  这个方案,让很多人既惊又喜。中通大网的股份制改革也得以顺利推进。

  关于这次股改的意义和价值,赖梅松也坦言“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十个手指捏成了拳头;二是达到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执行力加强,政令畅通;三是从战略上来讲,进入重资产,所有的钱投到能力建设上。

  没有这次股改,恐怕就没有现在的中通。

  另外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股改推进的过程中,中通还完成了成立以来我首轮外部融资——引入红杉资本。2013年年初,红杉资本以购买老股的形式入股中通。

  红杉之后,另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华平投资集团于2015年,以创纪录的400亿元估值投资中通。

  这两轮融资在当时的快递圈,均轰动整个行业。红杉和华平的投资,除了给中通注入强劲的现金流,更多的则是帮助中通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和股东结构,也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中国快递整体价值的认可。这也是中通得以快速完成上市的重要铺垫之一。

  从股份制改革,到拿下中国快递第一股,将近5年的时间里,中通也实现了“从赶超到超越,再到领先”的跃进。

  面对镜头,追忆中通在华尔街敲响上市钟时的感受时,赖梅松的回答让人共情。他说:简单讲就一句话,一帮不是了不起的人做了一件感觉自己内心了不起的事情。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驿站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