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区块链“去中介化”“去信任化”正是物流供应链所需!

2018-03-21 15:22:08

  供应链的痛点是中介和信用成本高,区块链(Block Chain)的痛点则是落地场景困难,且“去中心化”市场需求较少。而当“双链”相融合时,供应链的闭环及上下游“多中心化”可为区块链提供最佳落地平台,区块链的“去中介化”和“去信任化”则恰好解决供应链的需求。

支撑技术 “爱恨交加”

  当下,由于比特币的暴涨暴跌,以及各种ICO(首次代币发行)涌现和爆炒,加上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跌宕起伏,催生出许许多多集资圈钱的资本和技术投机者,使得本属于技术概念的区块链成为目前的热议话题。


  区块链最初在2008年末得名于“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士在密码学论坛上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目的是把货币的信用建立在基于密码学的P2P(Peer to Peer,点对点)基础上,通过盖时间戳、矿工记账和全网公开的方法来保证货币不能重复支付。为鼓励矿工按照此支付系统逻辑执行上述流程,就通过挖矿奖励比特币,并在每10分钟产生一个的区块(Block)里记录所有比特币交易所盖的时间戳,然后向全网公布。通过比特币奖励的诱惑实现全网认可,并把下一个区块建立在前面具有时间顺序的区块链条上,形成被持续认可的区块链。可见,区块链最早是为了配合比特币发行而提出的支撑技术。

  区块链之所以能够被相互不信任的各方接受,是因为在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的时间轴上,后续矿工(当2100万个比特币被挖完之后,矿工就只能称之为“记账员”)必须先承认以往被认可的区块链条,并记录全互联网所有比特币交易的时间戳,才能够在挖矿以后获得比特币奖励,并将下一个区块续接在前面的区块链条上,通过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确保交易合法安全。

  最初,区块链作为加密币支付及流通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框架,实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各个节点可同步复制整个账本的数据。而篡改数据需要消耗全网算力的51%(预计目前全网算力成本已超过几十亿美元),这种破坏成本极高的方式恰好可支撑数据信用,保证数据存储安全。

  然而,比特币等ICO却已经“中心化”了。一是由于目前的比特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近50%的比特币持有在不超过1000人手里,追逐暴利的联合垄断及合谋操纵市场的冲动使得交易量、资金量甚至交易规则都有机会造假及改变;二是为了降低挖矿成本,超过80%的矿场集中在偏远且有极低电价的地区并随政策成规模化迁移,使得新挖比特币的所有权更加集中化。

  由于比特币总数为2100万个的限制、交易成本极低且短短8年就达到百万倍市值的增长速度,使得投机资本大规模进入,“去中心化”已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中心化”且有加速“中心化”的趋势。打着区块链“去中心化”名义发起的数以千计ICO以各种形式出现,部分ICO成为集资圈钱的近庞氏骗局,包括比特币等部分ICO则由于其匿名及流动性,进一步沦为跨国洗钱、黑市交易、转移资产和大额赌博的有效金融工具。特别是,据加密货币新闻网站Bitcoin.com调查发现,2017年ICO项目总失败率高达59%,失败ICO项目涉及资金达2.33亿美元。

  虽然仅作为支撑技术单独存在的区块链不能等同于比特币等ICO,但由于比特币等ICO受投机资本短期套利导致各种近庞氏骗局时有出现,加上资本流出,国家为维系金融稳定需要而加以政策打压限制ICO,伴随而来的区块链也随之被污名化。大家对区块链的技术本身呈现“爱恨交加”的态度,对区块链技术构筑的应用项目好坏的判断感到无所适从。

  延伸阅读:矿工和挖矿究竟是什么?

  矿工(Miner):“挖”比特币的人被称为“矿工”,是指在区块链中通过不断进行哈希(hash)运算求解椭圆曲线难题并产生工作量证明的各网络节点(可以指计算机),通过算力来验证、确认交易并防止双重支付,矿工的工作就是参与争夺记账权。

  挖矿(Mining):获取比特币的过程类似矿物开采,故此称为“挖矿”。挖矿指利用计算机硬件计算、记录和验证被称之为区块链的数字记录的过程。矿工通过挖矿求解椭圆曲线难题,如果碰撞出哈希值,就可以获得创建新区块的记账权以及区块的比特币奖励。

困境与出路

  区块链自身的技术基础并不扎实,最初只是化名“中本聪”的技术极客为解决加密数字货币现金“技术玩具”的基础技术,而这个作为分布式账本的底层技术还需要与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协议(中间层)及比特币现金(应用层)共同协作,即技术与金融紧密融合。区块链技术支撑了加密币的支付和流通,被称为“区块链1.0”。在区块链1.0中,尽管区块链只是技术,但将区块链与比特币完全分离是不客观的,区块链1.0很难自定义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其他符号,尽管具有强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优势,但其扩展性和应用性严重不足。

区块链“去中介化”“去信任化”正是物流供应链所需!

  2013年末,又一个技术极客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Ethereum)白皮书,这是在比特币基础上从定位P2P的数字货币系统转向定位“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通过引入虚拟机及其编程语言,将单一的加密货币拓展成应用平台,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分布式应用,可以自定义所有权规则、交易方式和状态转移函数。以太坊主要是将数据和智能合约(也称“可编程金融”)在没有中心协调者的情况下被所有网络上的计算机复制和处理,业界人士将其称为“区块链2.0”,不过目前依然应用在金融领域。但以太坊挑战了过去比特币不可修改的法则而使得资金安全存在隐忧。

  后来,业界还推出了区块链3.0,意在将区块链技术拓展到金融以外的各个行业,形成可“去中心化”的“可编程社会”;也有人提出根据区块链并行计算效率低下、物联网设备“中心化”的问题,构建云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块链4.0,但也依然只是刚刚实现公共区块链与私人区块链接口阶段而已。但从技术进步来看,无论是区块链3.0还是区块链4.0,都尚未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区块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痛点:第一是因为软件开发者和技术极客并不熟悉相关行业流程,导致多数应用场景难以落地,暂时还无法脱离目前加密币等金融工具独立运行;第二是在经济活动中,“中心化”组织结构居于多数,因此区块链在中心化市场体系中呈现出效率更为低下、不适应经营业务流程等特征,更不适合多数信息管理的需要。

  不过,区块链技术也给大家带来了独特优势。首先,区块链支撑的点对点(P2P)场景,允许单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交互,这样就直接绕开了中介,尽管在投机资本和短期套利导致的联合垄断和操纵市场下实现不了“去中心化”,但区块链运行机制保证了“去中介化”;其次,区块链定位初衷就是假设人与人之间不信任,而且只能用利益驱动做事,那么区块链恰恰能解决不同经营主体间博弈中的信任问题,可在特定市场中创造出实际价值。

“双链”融合解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和供应链的介入可解决区块链的两个痛点。一是物流和供应链需要交易的各类资源均可以在封闭的供应链生态中得到区块链技术的支持,流程清晰且有基于透明化的联合决策需求,对区块链技术极客是最好的应用场景选择;二是供应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容易形成较多的非中心化组织场景,区块链在非中心化组织平台上更容易找到技术支撑优势,特别是区块链支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也被封闭在供应链起始端内,对供应链外部的社会金融体系并不造成冲击风险,其无资源杠杆约束的经营资源对接更会成为供应链内部资源配置优化和系统利润提升的最大活力和最大助力。

区块链“去中介化”“去信任化”正是物流供应链所需!

  传统供应链也亟须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尽管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在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排名中仅有联想位居其中。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并希望到2020年培育出100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但是,困扰物流业和其他产业供应链的关键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触及,更不用说全球领先。

  很明显,供应链的两个痛点就是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不同经营主体的合作关系博弈,中介和信用问题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低下和系统利润降低。

  对于任意一条供应链,唯一的收入就是最终消费者的现金支付,供应链中各个经营主体间信息的传递共享、资金的支付转移和商品的实物交割都是供应链上的成本,经营主体界面间的风险防范和规模成本优化措施都体现为降低效率、延长周期、提高成本和减少系统利润的痛点,而相互间如何分享供应链利润则是各个经营主体间最大的博弈。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生产力,特别是数据资源更加容易形成预期可“场景变现”的数据资产,亚马逊与沃尔玛的云平台之争、顺丰与菜鸟网络的数据接口互怼也由此产生。因此,供应链上不同经营主体间的博弈反而更加激烈,信任机制面临更大挑战,传统的联盟机制难以奏效,供应链创新和应用发展的难度加大。

  虽然,某些罅隙市场可以通过资本并购的形式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跨界融合。如在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暴涨且高利润的大闸蟹市场争夺战中,京东、顺丰及阿里巴巴均通过养殖捕捞、电商及渠道、快递快运和移动支付等“产贸运融”的跨界融合,实现对满足高时效需求市场的竞争优势。

  但是,还是有很多市场是无法通过跨界融合方式,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博弈、冲突,信息传递共享、资金支付转移和商品实物交割中的信任成本和中介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供应链整体利润提升的最主要因素。而区块链的“去中介化”和“去信任化”则可最大限度地消除供应链上的这些隐形成本,解决供应链优化的痛点问题。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物流时代周刊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