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浙江省大湾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的通知

2019-10-11 09:49:11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湾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的通知

  浙发改服务〔2019〕38号

《浙江省大湾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的通知

  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关于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经贸〔2019〕325号)、《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浙委发〔2018〕23号)总体部署,围绕打造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大湾区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制订本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四大”建设为引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抓住全球物流市场中心转移契机,把握物流科技创新应用趋势,围绕运输结构调整、物流降本增效、“四港”联动,突出五大任务,抓好五大工程,形成“高端增值、智慧互联、高效便捷”的湾区物流产业体系,构建立足大湾区、引领长三角、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智能物流网络,为我省建设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主要目标

  1.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22年,大湾区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物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物流业态快速发展;物流企业能级大幅提升,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2. 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22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物流全流程智能化、标准化显著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物流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国示范,口岸通关单证电子化率达到100%。

  3. 物流协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水路、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海河联运等多式联运总量大幅提升,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格局基本形成;支撑大湾区先进制造、消费升级的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明显,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8年降低2个百分点。

  4. 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大幅提升。到2022年,海空铁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国际运输体系显著完善;“义新欧”班列货源统筹能力显著提高;国际港航物流枢纽、国际性商贸物流枢纽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物流企业“走出去”支撑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5. 现代化物流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到2022年,义甬舟交通主轴和沿湾跨湾通道建设基本完成,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成型;争取建成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10个、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0个、智能化物流园区10个;推进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一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

  (三)空间布局

  适应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总体布局,依托三大科创走廊和四大新区建设,构建“大湾区智慧物流环、甬台温物流协同带、义甬舟国际物流通道”空间布局形态。

  聚焦“大湾区智慧物流环”。突出“数字经济”引领,鼓励“互联网+”物流创新,以杭州“全国智慧物流中心”为核心,联动嘉兴全球超级共享中心,构建全球智慧物流枢纽;依托绍兴发达的制造业和专业市场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物流园区布局,提升物流园区信息互联水平,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型物流枢纽;发挥湖州内河水运优势,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布局,加快融入全省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网络,打造浙苏皖省际智慧物流枢纽;依托大湾区四大新区建设,应用大数据提升都市圈物流中转集疏、分拨配送能力,形成快速响应的城市配送物流枢纽。

  打造“甬台温物流协同带”。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统筹温州港、台州港发展,强化港口、航道、铁路、高速公路、管道等物流集疏运设施联网协同,对接国家沿海运输大通道,构筑甬台温物流协同带。依托温州国际商贸优势,加强货运场站、多式联运设施改造提升,建成长三角南翼和海西经济区北翼综合物流枢纽;立足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建设以服务临港产业为核心的物流枢纽;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国防建设有关要求,依托综合交通设施协同优势,构建服务军事物流需求的干线调配能力和快速分拨网络。

  拓展“义甬舟国际物流通道”。依托宁波舟山港、义乌陆港、浙中公铁联运港等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国际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建成国家级商贸服务物流枢纽,构建连通全球主要港口、亚欧大陆的义甬舟国际物流通道;向西联动衢州、丽水地区,联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内陆港口和市场腹地,完善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的海外服务网点,扩大境外回程货源组织;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服务通道和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通道。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物流产业结

  高水平发展港航物流。优化整合沿海港区和内河港口功能布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和现代化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创新集码头、物流、临港产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港口开发模式,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全面提升港航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内河航运。优化内河水运网络,加快建设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促进内河港口转型升级,依托内河港打造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等功能的内河物流平台;延伸内河港口腹地,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促进临江临河临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航空物流。加快建设杭州、宁波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创建温州国家临空示范区,推进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统筹发展;大力发展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完善航空物流产业链;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支持物流企业利用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提供航空物流解决方案,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资源集聚,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全货机新航线。转型发展道路运输物流。鼓励货运装备、货运站场、货运企业以及车主的管理服务升级,构建辐射全国的“公路港”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积极发展铁路运输物流。推进一批干线铁路通道建设,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选择适合线路发展驮背运输;打通疏港、进企、入园铁路“最后一公里”,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做强“金义—宁波”海铁联运,积极拓展海铁联运箱源腹地,打造全国海铁联运样板通道;加快发展铁路国际联运,做大做强中欧(义新欧)班列;推动建设主要城市间的高铁快递服务通道。精准发展管道运输物流。瞄准油品全产业链建设,构建完善的原油和成品油输送管道网络,服务支撑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和国际油品储备基地建设;围绕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建设,构建服务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天然气干线管网,加快舟山、宁波、嘉兴等重点区域天然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杭州铁路办事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推进物流智能化

  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化。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园区枢纽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在线调度、全流程监测和货物追溯能力;推动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从传统结构向网格结构升级,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推动仓储配送装备智能化。支持物流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鼓励搬运、装卸、终端配送等环节的无人车、无人机应用,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痛点。引导物流企业数字化。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鼓励龙头物流企业针对社会化物流需求提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各类应用服务。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对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应急功能,提升统一调度、信息共享和运行协调能力。全面推进多式联运单证电子化。大力推进航运、港口、铁路企业之间的业务单证电子化,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单证统一;宁波舟山港等沿海主要港口实现外贸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加快铁路企业货运票据电子化。(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强化物流协同发展

  发挥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围绕农产品生鲜直供,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鼓励发展“海运+冷藏班列”“空运+冷藏班列”“中欧冷藏班列”等业务,构建集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于一体的全冷链物流体系。促进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深化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和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为突破口,聚焦大湾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物流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自主化、安全化方向发展,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仓储配送流程优化,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实现物流业与大湾区生产力布局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物流业与消费升级需求协同发展。优化布局区域快递分拨中心,鼓励运用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模式,提升城市快递服务效能;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探索发展“移动互联网+众包”模式,优化发展社区电商物流;强化快递末端网络建设,统筹优化配送服务资源,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突出做大江海联运规模。发挥宁波舟山港优势,依托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集装箱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江海联运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建立LNG罐式集装箱江海联运体系,逐步打造东北亚最大的LNG储运配送销售中心;强化宁波舟山港与长江沿线港口、内河港口协同合作,加快舟山至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的5000—20000吨级江海直达系列散货船型及舟山至内河港口300—500吨级货运船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集散并重的江海直达系列船型研发应用,打造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江海联运船队。重点提升海铁联运比例。鼓励港口与铁路、航运等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统筹布局集装箱还箱点,推动集装箱集疏港运输由公路向铁路转移;打造宁波—金华(义乌)集装箱海铁联运品牌线路,实现班列增量提效,依托甬金铁路打造双层高箱(40英尺)运输示范线。创新发展海铁公多式联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枢纽,利用海上运输、浙赣湘铁路运输和节点甩挂运输方式,做大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运输规模,实现各运输方式之间集装箱货运信息的互联互通、“双重运输”以及集装箱货运高效管控。积极探索发展空铁联运。探索推出“高铁+航空”“班列+班机”的空铁联运创新产品,共建共享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推动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以无缝衔接、高效转运、快速通关为目标,推动空铁联运快速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杭州海关、杭州铁路办事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加快物流国际化

  拓展国际航运服务网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持续拓展宁波舟山港至中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地区国际航线;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船舶工程和维修服务等,引进国际知名的海事仲裁、船级社等相关机构,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航运服务基地。构建国际航空物流网络。紧抓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机遇,支持杭州机场建设成为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全国航空快件中心,支持温州、嘉兴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性航空物流枢纽基地;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进一步提升宁波、温州、义乌等机场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展全货机航线,构建通达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完善国际铁路货运网络。打造全省统一的中欧班列品牌,推动组建国际物流联盟,加强进出口货源组织,积极开展国际快件运输和国际中转运输,构建高效畅通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网络。打造国际快递网络和跨境仓储配送体系。以龙头快递企业为主体,做大做实“全球包裹联盟”;加密与国际重要城市的快递网络,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形成高效的国际快递配送网络体系。(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重大工程

  (一)基础设施支撑工程

  实施好大通道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有序开发岛屿岸线,促进港口泊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序推进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台州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高水平打造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加快推进义乌西铁路货站扩建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海外物流中转枢纽;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具备集装箱办理功能的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鼓励新建货运干线铁路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开通配套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大湾区四大新城高铁物流基地,适时开通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至全国的高铁货运专列。加快嘉兴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扩建,推进宁海、杭州湾、台州湾、诸暨等通用机场建设,着力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重点建设沿海、龙丽温、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加强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港口、枢纽等重要经济节点连接。(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大力培育本土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物流企业总部,形成一批具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商。鼓励专业物流企业通过联盟合作、收购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邮政快递企业和现代供应链企业;深化物流与农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培育机械装备、纺织化工、汽车整车、大件运输、农副产品等细分市场的领军物流企业;聚焦新能源物流车辆、船舶和智能化仓储、搬运装备,做大做强物流装备制造业,培育若干代表浙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物流装备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航空货运、快递、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等企业,推进企业全球和区域总部、分拨和转运中心、运营和研发中心等落户大湾区。(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新模式试点示范工程

  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扶持建设一批运营模式先进、区域带动作用强的示范物流园区,强化示范引领,促进物流园区智能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综合枢纽,突破海河联运内河通航瓶颈,打造全国海河联运发展示范区和先行区;鼓励物流与数据信息、供应链金融、法律事务、保险等业态融合,开展物流与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鼓励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绿色物流,开展“城市末端高效配送”“共享云仓”等模式创新试点;深入实施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供应链等试点。(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物流标准化提升工程

  在运载装备、装载器具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物流标准化设施,加强港口、公路、铁路等多式联运设施标准对接,鼓励物流企业使用标准托盘,推进标准托盘流转和循环共用;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交换、应用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研究制定包装、托盘、周转箱、货运编码等行业应用标准,在仓储、配送等重点领域研制开发一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绿色物流标准,形成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选择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中心开展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研究,鼓励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科技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数字化引领工程

  开展全球统一编码体系、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深度应用,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应用物联网深度感知技术的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园区);依托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整合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推动合同签订、车辆调度、运费结算等物流信息在线交互,培育一批数字化物流企业;建设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打造一批骨干物流信息示范平台;推动平台间数据对接、信息互联的物流全程“一单制”管理,发挥“一站式窗口”功能,推动跨部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协调工作机制

  强化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试点经验的总结推广。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责任分工,适时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行业协会(联盟)要进一步健全联盟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物流用地保障,指导各地依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物流园区(基地)、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对纳入国家和省级示范的物流园区新增物流仓储用地给予重点保障。合理保障冷链物流设施用地,在用地安排上给予积极支持,永久性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物流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拓宽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大湾区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物流智库计划,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强化物流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吸引国内外现代物流领域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在我省开展创业创新、教学科研等活动。支持设立省级物流研究中心,鼓励骨干物流企业设立研究机构。引导企业和高校建立产教融合对接机制,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实习基地,发挥浙师大“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平台作用,开设物流配送、智能物流、航运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相关专业课程。(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健全信用服务体系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和社会征信机构作用,加快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流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探索建立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强化上下游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管理。(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加强监管运行监测

  优化物流业发展法制环境,健全完善物流领域制度规范,营造公平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推进危化品等重点行业物流监管数字化转型,提升物流全程一体化监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物流运行统计监管手段,推进全省物流试点和项目全流程线上监管,开展重点领域事中事后实时统计监测,建设省级现代物流发展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打通相关平台实现物流数据和资源协同。深化开展行业物流景气指数分析,研究、分析、预测我省物流行业运行发展趋势。(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发改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9月12日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